“哈薩克斯坦燦爛獨特的文化、遼闊壯美的風光、淳樸好客的人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7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真理報》、哈薩克國際通訊社發(fā)表題為《同心篤行 續(xù)寫中哈關系新篇章》的署名文章。
中哈兩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兩個偉大民族的友好交往和交流互鑒,是以百年、千年為計。
古有“張騫持節(jié)出使西域,叩開了中國同中亞友好交往的大門”,今有中哈友好“民心所向、民意所盼”。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特別“點名”表揚了這些中哈友好使者。
跨越國界的兄弟
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有這樣兩條街道,它們是以中國音樂家冼星海和以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命名的。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發(fā)表演講時,向世人講述了一段經歷血與火淬煉的友情故事:
1941年偉大衛(wèi)國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在舉目無親、貧病交加之際,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接納了他,為他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家。在阿拉木圖,冼星海創(chuàng)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戰(zhàn)》《滿江紅》等著名音樂作品,并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跡創(chuàng)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激勵人們?yōu)榭箵舴ㄎ魉苟鴳?zhàn),受到當地人民廣泛歡迎。
后來,中哈兩國電影人受此啟發(fā),合作拍攝了電影《音樂家》,將這段感人故事搬上熒幕。這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在人文領域合作的一次成功對接,開啟了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合拍影片的歷史。
“別克醫(yī)生”
提到哈薩克斯坦眼科專家卡培拉別科夫,習近平主席稱贊他“廣受中國患者尊敬和愛戴”。
2022年,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媒體發(fā)表題為《推動中哈關系在繼往開來中實現更大發(fā)展》的署名文章,其中就曾專門提及過他為中哈友誼作出的特殊貢獻:“哈薩克斯坦眼科專家卡培拉別科夫24年如一日在中國黑龍江大慶眼科醫(yī)院接診近20萬名中國眼疾患者。”
1998年,黑龍江大慶眼科醫(yī)院成立,作為優(yōu)秀青年專家,卡培拉別科夫受邀加入團隊,對醫(yī)院進行技術援助。他在中國一干就是20多年,成為該院名副其實的“元老級”外國專家。當地人親切地稱他為“別克醫(yī)生”。
今年2月4日,來自26個國家的50名專家獲頒2023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卡培拉別科夫也位列其中。在他看來,中國政府友誼獎不僅是對自己的肯定,更折射出中哈兩國人民間的深厚友誼。
“熊貓俠”
“熊貓俠”魯斯蘭的故事是中哈相知相親、互通互融的一個縮影。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對高校師生發(fā)表演講時,高度贊揚了哈薩克斯坦留學生魯斯蘭在中國無償捐獻“熊貓血”的感人事跡。
2022年,在海南考察時,習近平主席見到了魯斯蘭并同他親切交流。習主席稱贊他是“中國通”并說,“我看你的樣子似曾相識”,“大家都是一家人”。
青年是促進中哈兩國人民友誼的生力軍。從一名無償獻血的留學生,到考取為海南國際經濟發(fā)展局的全球新聞官……魯斯蘭見證了新時代的中國日新月異和中哈兩國關系的不斷發(fā)展,并將自己的青春融入其中。
家喻戶曉的歌手
作為在哈薩克斯坦家喻戶曉、在中國擁有大量粉絲的哈薩克斯坦“90后”人氣歌手,迪瑪希已經被習近平主席“點名”表揚過兩次。
2017年6月,訪問哈薩克斯坦前夕,習近平主席曾在署名文章中舉例“哈薩克斯坦歌手迪瑪希在中國家喻戶曉”。在本次發(fā)表的署名文章中,習主席稱贊“火遍大江南北的哈薩克斯坦歌手迪瑪希”為“新時代中哈友好的使者”。
去年,哈薩克斯坦總統(tǒng)托卡耶夫在受訪時,還特別感謝了迪瑪希的中國粉絲。他稱迪瑪希之所以能享譽全球,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中國”。以歌聲為橋的迪瑪希,讓中哈人民的心走得更近。
人文交流是中哈關系的重要紐帶。近年來,中哈兩國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寫道:“中國高校在哈薩克斯坦分校、魯班工坊、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心等人文合作項目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ッ夂炞C讓兩國民眾實現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去年兩國人員往來近60萬人次,今年前3個月已經超過20萬人次,有望再創(chuàng)新高。”
“獨一無二的雙邊關系定位”是習近平主席對中哈關系的評價。17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2000多年的交往歷史、廣泛的共同利益,把中哈兩國和兩個偉大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也為兩國深化互利合作開辟了廣闊前景。
來源:共產黨員網